榜样的力量

向秀丽

前言

  向秀丽,原籍广东清远县,中国共产党员。1956年进入广州何济公制药厂工作,1958年12月13日何济公制药厂发生重大火灾,向秀丽不顾自身安危扑向烈火,用身体挡住烈火,有效争取了救火时间,制止了一场后果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,保护了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。她本人被深度烧伤,因伤势过重于1959年1月15日抢救无效光荣牺牲,年仅25岁。

  向秀丽是全体人民学习的好榜样。她把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置于自己生命之上,体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,老一辈革命家林伯渠、董必武、陈毅、郭沫若、陶铸等均满含深情地为其题词题诗。雷锋曾在日记中提到自己深受向秀丽的影响,张海迪也曾说过,向秀丽是她童年时代心中的英雄和榜样。向秀丽的事迹直到现在仍深受人们的歌颂。她成为了我市首位“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”。

向秀丽照片

艰苦岁月中成长的向秀丽

  1933年5月13日,向秀丽出生在广州市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。她原籍清远县,兄弟姐妹共13人,她排行第八。

  向秀丽出生时祖国正烽火满天飞,灾难重重。1938年,广州沦陷前夕,母亲带着成群儿女,逃难到高要县肇庆镇,寄住在舅舅家里,当时向秀丽只有5岁,这苦难的一家,仅靠替人做些零活,以及在乐昌县城做工的父亲寄来的一点点钱过活。

  因全家生活过得非常困迫,7岁的向秀丽来到一个地主家里,名义上叫“养女”,实际上是当奴婢。在地主家向秀丽什么都得干,那时她长得很矮小,洗锅煮饭要站在一张小凳子上才能够得着,挑水时两个水桶差点就能贴到地面。一年到头衣不遮体,吃的是残羹冷饭,还常常受到地主婆和她儿子的毒打,尤其是地主那凶暴成性的儿子,凶性发作起来,常常把向秀丽打得半死。

  8岁那年,有一次地主要她背着他的孙子挑水干活。由于担子重,向秀丽个子又矮,还背着地主的孙子,一不小心就被门槛划破了脚指头。伤口由于没能及时得到处理,向秀丽整个脚都肿了,身体也日益虚弱。地主眼看向秀丽已不能再供他奴役,便把她赶了回家。

  回到自己的家后,母亲想尽办法医治她。由于在地主家时长期得不到医治,向秀丽脚趾头的伤口已经腐烂得不成形了,为恢复自如行走能力不得不锯去一节趾骨。医生给她施手术时,她面色都变了,妈妈甚至担心她活不成,但是向秀丽并没有叫喊,反而安慰在一旁流泪的妈妈。

  回到母亲的身边后,向秀丽自觉地分担起家庭生活的重担。在那最艰苦的日子里,她每天和家人一起编席,常常做到深夜两三点钟,有时还和姐姐们一起去挑米,赚点工钱帮补家用。那时候,向秀丽只有10岁,却担上了30斤重的米,赶30多里路。当姐姐们劝她不要再去时,她却说:“我虽然担得少点,也能给家里一点帮助。”

  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,使向秀丽从小就知道热爱那些和自己一样受苦的人,痛恨那些作威作福、压榨穷人的人。

药厂工人向秀丽

  抗战胜利后,向秀丽一家回到了广州谋生。1946年,13岁的向秀丽进入广州和平制药厂当童工,可是资本家认为她不合心意,不到3个月就把她解雇了。

  直到1948年,15岁的向秀丽再度进入和平制药厂当女工,资本家把最脏最累的活交给她干。洗药瓶时,她的双手常常被破瓶子割得血淋淋的,但是她的工资却十分低。那时通货膨胀,货币贬值,往往今天拿到工资,明天连个面包也买不到。反动政权和剥削阶级残酷的压迫、剥削,在向秀丽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无法泯灭的充满仇恨的记忆。

  向秀丽工作的和平制药厂,是一间规模较小的私营工厂,在一个时期内还没有建立工会组织。1950年底,党派出工作队到和平制药厂做群众工作。经过工作队的启发、教育,向秀丽思想觉悟有了显著变化,她开始懂得了剥削制度是穷人受苦受罪的根源,懂得了工会是工人的组织,于是,她在厂里第一个申请参加了工会。

  1951年底,党派出工作队深入到工厂去扎根串连,领导工人阶级展开了轰轰烈烈的“五反”运动,并发动群众打退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。在这个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中,向秀丽受到了一次极其深刻的教育,认识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本质,看清了工人阶级的前途和巨大的力量。

  从此,在工人聚集的地方,在各种会议上,都可看到向秀丽的身影。她常常工作到深夜,甚至一连几晚都没回家。向秀丽根据“五反”工作队的指导,在厂内串连发动工人,搜集资本家五毒行为的材料,揭发资本家偷工减料、停伙、停薪和任意解雇工人等罪行。在运动中,向秀丽迅速成长。

  “五反”运动后期,向秀丽担任和平制药厂的工会组织员(当时组织员就是工会在厂内的负责人),不久又被选为制药业一个基层工会的女工委员。她在工厂里是计件工,担任工会干部后,常要占用生产时间做工会工作,因此每月工资由40多元降为20多元。上级工会决定设法照顾她,她却坦然地说:“工会工作是为大家的,多困难也得做好,我的工资虽然减少了,但总比解放前好多了。”

共产党员向秀丽

  向秀丽一向听党的话,无论在工作、学习还是生活上都严格要求自己。“五反”运动后,向秀丽参加了团区委举办的青工讲座和团支部组织的活动,在这些活动中,向秀丽更靠拢了组织,思想逐步得到提高。1954年8月,团组织吸收向秀丽参加了团课学习班,向秀丽对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,迫切要求参加团组织。

  同年11月28日,向秀丽被批准为青年团员,在她的入团申请书上,她这样写道:“我是一个工人,工人与共产党的关系是分不开的,青年团员是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建立起来的……”1958年国庆节后不久,向秀丽光荣地被批准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。

  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,和平制药厂并入何济公制药厂,向秀丽被分配做了包装工人。1958年,在全国大跃进的形势推动下,何济公制药厂的生产大大发展,工人们在党的领导下解放了思想,破除了迷信,当时制药厂便大胆试制一种名叫“甲基硫氧嘧啶”的化学药剂。制造这种产品,技术比较复杂,而且配料中多是可燃性或爆炸性物质,对参与这项工作的工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。党支部为了保证“甲基”试制成功,并能迅速投入生产,特别挑选了一些优秀的工人到“甲基”小组工作,向秀丽就是其中一名。

  一个从未学习过化学知识,只上过4年业余小学的包装工,如今却要在短期内掌握复杂的“甲基”制作技术,这是极不容易的事情。向秀丽却毫无条件地接受了这个任务,她把这看作是党对自己的信任。事实上,向秀丽也没有辜负党的期望,她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技术,虚心向师傅学习,每天下班回家后,往往学习到深夜还不休息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,向秀丽就掌握了“甲基”的基本操作技术,甚至能够带徒弟了。由于她工作突出,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。

救火英雄向秀丽

  1958年12月13日,夜幕刚垂,广州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不幸事件:繁华的上九路何济公制药厂4楼化工车间发生了一场熊熊烈火。

  蓝白色的火焰从地面烧起,把工场照得如同白昼。工场角落7桶用煤油浸着的金属钠正面临着烈火的吞噬,一场殃及无数生命的爆炸一触即发。在这个紧要关头,向秀丽,一名普通的女工,一名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,用自己的血肉身躯扑向了火流,阻止了大火流向金属钠,为前来抢救的人们争取了时间,使国家财产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免遭劫难。

医生们正在抢救向秀丽

危难降临的那天

  1958年12月13日晚上,何济公制药厂4楼化工车间灯火通明,身为当班领班的向秀丽和两位同事罗秀明、蔡秋梅正在忙碌地工作着。当时,罗秀明正要把一瓶净重25公斤的无水酒精倒入量杯,向秀丽见她提得吃力就放下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去帮忙。她们合力把一个滑溜溜的装满酒精的瓶放在椅上,使瓶倾斜把酒精倒在量杯里,然后拿去倒进煤炉上的容器里,让它和金属钠、乙酸乙酯等一起加热。开始时两杯都顺利完成了,就在她们开始倒第三杯时,越来越倾斜的瓶身突然失去平衡,从椅子上滑落到地面上,碰裂了瓶底。

  这时,向秀丽双手紧紧地握住瓶颈,连忙往上一提,但是已经来不及了,瓶底和瓶身分裂开来,20多公斤的无水酒精倾泻而出。酒精湿透了向秀丽的衫裤和布鞋,也溅到罗秀明的身上。倒到地上的酒精飞快地向四周漫流,并随着稍斜的地势,很快就流进一排摆着十个制药用的正在火红燃烧着的煤炉。这种不需要接触到火星,只要有一定辐射热就能燃烧的无水酒精,一接触到煤炉的热气,刹那间燃烧起来,车间内顿时变成了一片火海。

  更可怕的是,在离酒精倾泻处不到4米的角落里,堆放着用煤油浸着的7桶共60多公斤重的金属钠,这种金属钠是烈性的易燃爆炸品,遇水或高温都会立即爆炸,而一旦爆炸,不但会使整个工厂毁于一旦,工厂所处的上下九商业区内的商铺和居民都会难逃厄运。

  “不要管我,快去叫人救火!”

  在这个危急时刻,3名女工顾不得思考,以最快的速度把操作用的毛巾丢在地上吸酒精。向秀丽俯身用帽子、围裙拼命地把酒精往回拨,阻止火势蔓延。很快大火就烧毁了她的帽子和围裙,她想也没想,直接伸出双手阻挡酒精流向金属钠。火苗窜上了她那沾满酒精的双手和衣衫,贪婪地舔着她的全身,眼看就要把她吞噬。看着几乎变成火人的向秀丽,蔡秋梅急忙冲到向秀丽身边,要为她扑灭身上的火。向秀丽却一把推开她,大声说:“别管我,快去叫人救火!”

  火,继续向金属钠那边蔓延,火势更猛,金属钠已经冒起了白烟。此时,向秀丽已成了一个火人,罗秀明身上溅了酒精的地方也着了火。千钧一发之际,向秀丽拼尽全身勇气和力量猛地扑在地上,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来势凶猛的火流……

  在楼下的工人听到呼救声马上冲了上来,第一个冲上来的是化工车间的副主任黄裕,当他发现向秀丽时她已被烈火烧得奄奄一息。黄裕立刻用自己的双手扑打向秀丽身上的火,此时,他听到她用微弱的声音说:“不要管我,快上去救火。”当女工李秀芬背她下楼时,向秀丽非常艰难地吐出的还是那几个字:“不要管我……快去救火……”

清远日报政府网站编辑部供稿
Close Menu